大中华传统符号之——龙凤纹样
『 大中华传统符号之 --龙凤纹样 』
龙凤纹样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,是美妙的艺术形象,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、应用最广、民俗功能最多、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。“龙凤文化”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。“龙为鳞虫之长,凤为百鸟之王”。
龙纹起源
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,是古代人在多种动物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产物,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,龙渐渐成了骆头、蛇脖、鹿角、龟眼、鱼鳞、虎掌、鹰爪、牛耳的样子,这种复合结构,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,万能之神。
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是中国龙的源头,距今5000年左右,此玉龙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。
龙纹,又称为“夔纹”或“夔龙纹”,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,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纹,约在商代。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,龙纹被大量装饰在玉石、牙骨、陶瓷、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,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。原始的龙仅为造福万物的神兽,与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等祥瑞意义相关;进入封建社会后,龙就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,代表着帝德天威;在民间,龙既是神灵祥瑞,又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。
凤纹起源
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,凤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,也是人们幻想的产物和某些形态的升华,凤的原形可能是孔雀或雉类,融合了鹰等许多种鸟的典型形象,是源于神话幻想的艺术形象。《山海经?南经》对凤的说明是:“有鸟焉,其状如鸡,五采而文,名曰凤皇。”凤象征着吉祥、勇敢、神力、希望以及美好的爱情。